大家好,我是MNT具师,今天聊一下我们在各种运动损伤和循环系统疾病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话题——“堵塞”。
瑞士著名的医生和毒理学家,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usus,1493-1541),说过“世界上有一种病,名字叫堵塞!”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些疾病是由于堵塞导致的。我国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二者基本是同一个意思。这使得无论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非常注重于如何解决“堵塞”。
在探讨堵塞之前,我要先介绍下人体神奇的筋膜张拉框架结构,张拉结构是指在一定张力下,稳定的撑杆(压力元件)和悬索(张力元件)的合集,受到外界应力时会重新排列组合自身,当应力解除又会回到最初形态恢复平衡。宏观整体张拉结构是指由骨骼(相当于撑杆),与筋膜(相当于悬索)共同构成的人体结构,是筋膜学对人体解剖构成方式的全新解读。

并且不仅人体宏观结构上采用了这种张拉整体结构,微观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也是以一种张拉结构形式构成的。这种人体特殊的结构构成方式保证了当我们人体组织受到压力时,一方面有效的稀释了力,另一方面时刻保证人体结构中的必要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在身上佩戴上非常紧的各种束缚带,如腰带、女性内衣带,各种运动护腕,护踝、护膝、束腰等时,身体组织液不会因为过大的压力而堵塞进而造成组织坏死。因此其实发生在身体上的绝对的堵塞是不存在的。那意味着大量的组织细胞因得不到养分而大面积坏死,这是会直接致命的。而完成防止人体出现重要养分与信息的绝对堵塞任务的正是人体结缔组织独特的结构方式。因此我们所说的堵塞,实际上是指组织液的流速相对变缓,很多疗法都注重对于堵塞的思考,而往往关注的要点都在于血管系统以及淋巴系统,对于结缔组织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认知。

那么什么是结缔组织循环系统呢?
结缔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微小的液泡、气泡,这些微泡状结缔组织在纤维框架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填充了没有细胞存在的空间,压力作用下为纤维框架结构进一步提供了力学支撑,是结缔组织微观平衡张拉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部为富含水分的水化蛋白凝胶,部分微泡内为气体,在组织滑动过程中,胶原纤维受到牵拉,这些微液泡、气泡受到挤压,其中的水状物质与氧气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析出,顺着纤维流动为结缔组织的代谢进一步提供养分支持。同时在压力作用下,其他区域的液体、气体再次进入微液泡以维持微泡内恒定的压力。这种特殊的微泡结构不仅构成微观结缔组织纤维框架的一部分也构成了结缔组织系统独特的液体、气体交换模式。

不难理解血管不可能将养分直接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当中,因为即便是毛细血管也并不是连接到每一个细胞。当营养物质从血液通过渗透压的作用透析到组织液当中后,将这些营养物质进一步传递就需要依赖于结缔组织的微液泡与纤维框架结构了。营养和氧气最终通过毛细血管壁从血液中渗出组织液,组织液实际就是带有很少蛋白质的血浆。由于细胞外基质是一大分子物质,其本身就具有吸水性,组织液顺其自然的到达基质结构中。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和溶解的养分,并将代谢后废物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与组织液再次混合后然后带着二氧化碳和废弃物质离开它们,由于微循环处静脉端压力低于组织液,组织液渗入静脉,此时含有细胞代谢废物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变成淋巴液进行过滤与回收然后最终由胸导管和右淋巴结软管进到上下颈部下静脉,返回血液变成血浆。因此微观的结缔组织纤维框架是人体整个循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早在2019年MNT技术就提出了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组织液结缔组织纤维框架内循环系统三位一体的“整体循环系统”概念
而真正造成堵塞的元凶就在这里,也就是结缔组织纤维框架结构中组织液的堵塞。
MNT理论提出堵塞的源头主要在于结缔组织纤维框架中的组织液液循环系统。造成这种堵塞的因素有:
一,粘连后的筋膜,结缔组织细胞外积液会变的更为粘稠,这影响了组织液的流动,使的细胞与体液交换能力变差,形成一种堵塞形式,粘连的筋膜会导致肌肉滑移功能受限,淋巴回流的速度本身就缓慢,是静脉的1/10。它没有一个像心脏那样的泵来压送淋巴液。动脉和肌肉的张缩也对淋巴液施加向前的压力。所以淋巴的流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肌肉的收缩,因此筋膜粘导致的运动受限会使淋巴液的流动变缓,形成堵塞。
二,致密化、纤维化的影响则会更严重,这是因为致密化、纤维化后的筋膜周围水分更加缺乏,组织液体通透性变差。如果筋膜的问题发生在毛细血管周围甚至本身,就会因为毛细血管壁变厚,渗透压改变而影响血液从血管中渗透出来的能力,形成堵塞。

(致密化的筋膜显示出密度的改变,组织液渗透能力降低,形成堵塞)
三,筋膜张力失衡时对体液循环也会造成影响,这是因为体液循环依赖于静水压梯度的作用:即从毛细淋巴管到一般淋巴管,最后到左、右淋巴导管,淋巴的静水压逐步下降,形成压力梯度。而当筋膜张力失衡时,局部就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张力或压力,这种力学改变会对静水压力梯度造成影响,而影响整个体液循环功能。而应力下细胞的异常行为也会消耗更多的养分并干扰脏器正常的功能为体液循环带来更大的压力。

(MNT筋膜张拉整体结构生物力学紊乱导致的高血压案例)
体液整体循环系统不是简单的管道中的循环,而是极其复杂的全身性的过程。筋膜的病理性问题会大大的增加体液循环时的压力,即造成堵塞。此时,为保证每个细胞可以正常的进行代谢,避免养分交换不足引发细胞的死亡常常会导致心脏泵压升高,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造成心脏的疲劳以及血管损伤。另一方面,堵塞后产生了更多的人体代谢垃圾为肝脏以及肾脏等器官带来了更大的负担。而由于筋膜系统的代偿棘轮效应。筋膜问题在没有有效的解决下,病理性参与程度会越来越高,逐步导致更多的堵塞,堵塞进一步降低人体能量及免疫力使得各种慢性疾病进入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因此打开“堵塞”对人体健康的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传统认为堵塞的源头主要在于血管循环系统,因此传统上对于一些急性损伤导致的肿胀以及各种慢性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目的,比如我们常见的各种形式的活血化淤,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加速血液的流速,在结缔组织的出现各种堵塞情况并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下,也就是循环系统终端还在堵塞的情况下,强行的促进血液循环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危险的。
案例(本案来自网络):男性37岁,运动时拉伤左侧小腿。急诊超声发现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血肿(图下)。

图1 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血肿。
经“活血化瘀”治疗(药物不详),小腿肿胀更甚。13天后复查,声像图如下:

图2A: 小腿肌间隙大范围血肿,并有凝血块回声。
向上追踪血肿边界,发现跖肌腱中段断裂(图2B):

图2B:跖肌腱中断断裂(箭头示近端跖肌腱)

图3:全景超声显示跖肌腱断裂后血肿范围增大
案例总结:当筋膜损伤后常常伴随着无菌性炎症,炎症将导致局部水肿一般表现为小腿后方肿。此时筋膜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活血化淤容易造成血液循环加速,由于筋膜损伤导致结缔组织循环受阻堵塞,过多的血液堆积造成血肿加剧,使得“越通越堵”,甚至在某些急性运动损伤案例中还可能会导致血栓。关于急性损伤下的一些建议可以翻看本号之前的文章。
因此,在各种损伤进程中,盲目的活血化淤有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引发危险,面对“堵塞”我们思考造成堵塞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堵塞”的源头,打开粘连的筋膜,恢复筋膜中基质的水化,解决筋膜致密化、纤维化的问题,平衡筋膜张力。只有源头的问题打开了,循环自然就恢复了正常。在这个理论指导下,MNT技术在循环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

文章摘自——《MNT筋膜空间平衡术》
我国首部自主筋膜链著作
世界范围内首部筋膜刀理论著作

MNT筋膜空间平衡术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