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NT具师,临近11月课程。最近忙于备课,公众号更新较慢。今天抽出一点简单分享一下《MNT筋膜空间平衡术》一书中有关疼痛的一个小章节。聊下“疼痛”这个话题。疼痛是个漫长的话题,我也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从不同角度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第三章 筋膜与疼痛”,最后一段落:“筋膜-疼痛主角的确立”
“为了进一步证实筋膜是疼痛的感受主体这一理论,北欧解剖学家就此做了个实验:他们请受试者固定一脚先跨上椅子,另一脚弓箭部后退,重复多次。第二只脚必须经常刹车,较易出现酸痛疲惫现象。实验表面局部肌肉纤维的确出现了变化,而且就是在“肌小节”部位,即最小的肌肉细胞组成单位,一部分的肌肉结构蛋白出现了变化。但是,研究人员随后发现:肌肉外的肌筋膜组织才是状况较为严重的受灾户。近年来筋膜学进一步研究发现并确认了这个理论:人体在剧烈运动后,真正感受到疼痛的主角其实是“深筋膜”,2007年的研讨会上。罗伯特.施莱普和几位研究肌肉疼痛的专家们坐在一起讨论他们当时即将进行的运动后酸痛感研究。他们利用盐水针来确定运动后酸痛感的原始点,在疼痛研究领域里医学界已经认可盐水注射实验法这种“在伤口上洒盐”的方法。这种方式会强化发炎部位与伤口局部的疼痛感借此即可确定疼痛途径、厘清疼痛原始端与疼痛原因。
罗伯特.施莱普回顾说:我和丹麦学者托马斯.葛拉分尼尔森(Thomas Graven-Nielsen)谈论起肌筋膜功能。会后,他改变了与澳洲物理治疗专家威廉.吉普生(William Gibson)共同进行的疼痛研究设计。他们先让受试者产生腿部运动过度的疼痛感,然后在两组实验组受试者身上施打盐水针。
第一组,将盐水针施打至深层肌肉;第二组则施打在大腿肌筋膜部位。第二组的实验设计,是与我讨论后才新增加的。研究结果非常明确。接受肌筋膜部位盐水注射的受试者,疼痛感受比较强烈,移动时会出现更多的疼痛感。也就是说,第二组受试者剧烈运动后的酸痛感受比较强烈。但是,受试者无法分辨出疼痛究竟来自于肌肉组织,还是筋膜组织。他们只是觉得自己“肌肉酸痛”。但因盐水针施打部位的差异,研究者还是能够确定酸痛的原始点。
原来,筋膜才是疼痛感的主角。剧烈运动造成了筋膜变化或受伤,因而出现疼痛感。这项研究结果在2009年造成轰动,也逐渐被医学界采纳。疼痛感的位置并不在红色的肌肉部位,而是在白色的“深筋膜”;疼痛不是来源于肌肉,因为肌肉组织上面的感受器很少;疼痛不是来源于骨骼或软骨,因为它们几乎没有疼痛感受器;疼痛不是来源于神经主干,因为神经主干的作用在于传递筋膜收集的疼痛信号而不是感知疼痛;疼痛也不是来源于血管,因为科学家在疼痛区域也没有监测到毛细血管循环差异。
至此,筋膜是疼痛的主体基本上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人类几千年来头一次离疼痛的真相如此之近,疼痛终于被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筋膜是疼痛的感知主体,没有筋膜参与的疼痛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此MNT将疼痛重新进行了定义:疼痛表示的是筋膜网络处于实质性损伤或存在潜在性损伤风险的一种预警信号,是机体为了避免筋膜网络包括其中的组织乃至细胞遭受进一步损伤以及各种侵袭的一种报警机制。整个过程是由富含游离神经末梢的筋膜网络(人体第二大神经系统)产生的各种伤害性信号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经过大脑处理产生的一系列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这种从过去对“疼痛”的模糊定义至明确筋膜是疼痛的主体,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如果没有把握住正确的主体,那么无论任何康复技术都无异于盲人摸象。而随着疼痛主体的确立,物理康复治疗乃至医学界关于疼痛治疗的一场革命正式拉开帷幕。”
章节分享完毕。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疼痛主要的确立,和新的疼痛学说正式宣告着“姑息”、“压制”疼痛的时代结束了,筋膜学的可塑性、延展性为现在医学治疗疼痛提供了新的指导与方向。在筋膜学的指导下,面对疼痛我们现在有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欢迎大家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的《MNT筋膜空间平衡术》,了解最新的筋膜学知识。
